周家义举琐忆(五)┃仁寿诊所始末记

东至周氏文化研究会|发布时间:2019/12/12 9:46:50|栏目:祖德流光 |浏览次数: 5418

仁寿诊所这个名称,对于四、五十岁以上的“老至德”人来说并不陌生,但是能说清它的来龙去脉的恐怕为数不多。今凭记忆所及,略述其始末以告世人。

抗日战争胜利后,经过战争洗劫的至德人民,生活更加维艰,真是贫病交加。为了施惠家乡贫民,周馥的孙儿周志俊等兄弟四人商议:在尧渡街创办以慈善为宗旨的医务诊所。为穷苦病员免费治疗。经过短时筹划,诊所于1946年春正式开办。诊所由董事会主持管理事务、董事成员有颜惠庆、许世英、徐汇生、周志辅、周志俊和与周志厚等七人,颜惠庆与许世英分别担任正、副董事长,徐汇生和周志辅兄弟四人为兼任常务董事,实际事务均由周志俊一人负责。



诊所名称由周志俊等确定为“仁寿”,因其时许世英正届六十寿诞。许老字静仁,取“仁者寿”之义,一为祝贺,一为普济众生(“仁”字原从人从三、三为多数,故云普救)等双重意义。

诊所的经费来源于周止庵夫人刘氏积蓄资金的股息、红利。周止庵即周学熙,系周志俊的父亲。刘氏夫人平日乐善好施,博济众生。她老人积蓄资金总额约合人民币22万元,全部用作工矿企业的投资股本,每月取回部分股息、红利交给仁寿诊所,供作经营和临时开销以及医药费用(还有一部分股息、红利作为支持家乡举办教育的经费)。

诊所原设在尧渡街周吉如家。1947年秋迁至梅城南门外。


在诊所内任职的医务人员,首批是从上海特聘来的医护工作者,其中包括正、副主任各一人,兼内外科医生,妇产科(女)一人,药剂一人,内外科助手各一人,另在本县选聘郑毓文任会计,周观国、周观成任挂号员,并配厨师一名。

内战兴起后,上海的医务人员惶恐不安,辞职返沪。诊所从安庆临时聘来张老医师,为时不久,张医师又离所回宜,遂聘请本县王友梅任主任兼主治医师,招收学员充实医疗力量。计怡生、徐孝麟夫妇与刘六香等即在此期进入诊所学医、从医的。

诊所免费施治,求医者纷至沓来,络绎不绝。

建国初,周志俊本拟将敬慈小学与仁寿诊所一并移交人民政府转为公办,当时,鉴于新政权刚刚建立,经济正处恢复时期等原因,县政府只接管了敬慈小学,诊所仍由周家私营。直到“文化大革命”开始后,诊所奉命解散,医务人员遣返回乡。“文革”结束,在山东省人大常委会任职的周志俊仍念念不忘桑梓之情、筹措薄资支持仁寿诊所复办事宜。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前夕,东至县人民政府决定接收诊所全部资金和房产、药物、器具,并入尧渡区医院。原在仁寿诊所从医而被遣散人员也被重新召回起用。

这就是周家私营仁寿诊所开办与停业的始末梗概。因时间较为久远,记忆不甚清晰,如有疏漏之处,当希查实定本。


未完待续


作者简介:周明湘(1912.5~1994.9),字楚卿,又名周明太,别号老和尚。无锡国学专修学校(无锡国专)毕业,后在纸坑山周家祠堂训蒙。先后任南门岭高等小学教师、敬慈小学和仁寿诊所总办,负责家乡与周志俊等周馥后裔的联络。上世纪四十年代任至德县党部秘书。

本文选自东至县政协文史资料工作委员会1989年编辑的《东至县文史资料》第二辑。



Copyright © 2019-2023 东至周氏文化研究会 All Right Reserved.      备案号:皖ICP备16014160号

微信公众号

地址:东至县市民文化中心二楼      电话:0566-3321087      技术支持:池州企速

湘公网安备 43010502001447号

  • 扫一扫关注于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