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访安徽池州周氏百年家风文化—— 勤学笃实兴家 忠厚慈善传家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王蓓|发布时间:2023/2/15 9:53:58|栏目:家族研究 |浏览次数: 1413

“崇儒尚德、培心正业、清慎开明、勤俭乐济”——在安徽省池州市东至县,周氏的这十六字家风已流传百年。自晚清第一代周馥起,周家迄今已繁盛至六代,从为学到从政、经商再到为学,在政商学界的名人不胜枚举,堪称近代名门望族。他们不光打破了自古富不过三代魔咒,更有学者称,周家人才之广、教授之多,可办一所中等规模的大学。

查阅相关资料,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发现,近年专家在深入了解周氏家族从田间崛起绵绵瓜瓞人才辈出的传承史后认为:周馥家族得以传承,家风家训的教化作用相当重要。

新春伊始,我们走进池州东至,寻访周氏家风文化,试图找到周家兴旺绵延的精神密码

寻访

到达周村已近正午,冬末和暖的阳光普照,空气里弥漫着泥土和青草的芬芳。绕村而行,布衣暖,菜根香,诗书滋味长”“人能立志勤学,随处皆得师资”“人能吃苦,自然守分,自然励志向上”“人能笃实,自有辉光”……随处可见民房、建筑物上书写着这些句子。

东至县尧渡镇梅城村周村组,是名扬海内外的周氏家族百年家风的发源地。一座簇新却古朴的建筑沉静矗立。青砖黛瓦的外立面,六世书香 百年家风八个字和接官厅匾额,将人瞬间拉回百年前。

走近接官厅,池州市、东至县两级妇联执委、从事周氏家风文化研究近十年的丁德芬告诉记者,19世纪初,周家不过蓬门小户,但自周馥始,在晚清至20世纪初的百年时间里,周氏家族迅速发展成为文商并举的大家族,连续六代人才辈出。周馥以布衣之身,奋发图强,官至两广总督。周馥的后人周学熙、周叔弢、周一良等更在实业、藏书、学术等领域成果斐然、首屈一指。

如今,周村现存周馥接官厅及周氏宗祠等文物,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9年入选“20世纪中国建筑遗产名录,周氏家族的十六字优良家风,也于201611月被中纪委树立为全国家风文化之典范。

在距离周村不到两公里的东至县市民文化中心,建成于20169月的周氏家风馆,是周氏文化在新时代的延续,也是市民节假日特别爱来的地方。步入家风馆,迎面就是周家世代相传的那句布衣暖,菜根香,诗书滋味长。丁德芬说:勤学重学是周氏家风家训的精神核心,周馥出身布衣,一生酷爱读书。他正是从诗书中领悟到了很多为官、处事、治家的理念,传承至今。

家风馆以《六世书香·百年家风》为主题,集合了周氏家族人物、社会贡献、家风文化传承弘扬等丰富的内容。展馆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包括家族人物、专家点评、家风精髓、家风底色、家族品格、家规家训、诚惠桑梓、传承弘扬等。通过东至周氏家族的人才、代际传承及家风形成因素等,向世人展示周氏家风;第二部分包括《安徽池州东至周氏:六世书香·百年家风》,以及大型情景剧《百年家风》、舞台剧配乐诗朗诵《历史的遐想》等专题影像资料;第三部分陈列着周氏家族部分著作和可移动文物,以及与这个家族有关的研究成果。

“自周馥外出为官后,周家嫡系后人已全部迁居省外。2013年,周家后人回乡寻根,我们开启周氏宗谱梳理和周氏家风的研究,十年来积累了丰富的成果。丁德芬说。

“密码”

2015年,在县委宣传部的关心支持下,丁德芬和东至一帮热衷传统文化研究的人士共同组建了东至周氏文化研究会。梳理相关资料时,他们注意到,李鸿章在赞颂周氏家族时,曾用了一个词:祖德流光。这四个字,既是对周氏家风的称赞,也是对东至文化根源深厚的最好注脚。

在周村老宅和周氏家风馆,家训六条、家规十八条都是重要的展示内容,均出自《周氏宗谱》。周馥晚年还撰写了洋洋六万字的治家宝典《负暄闲语》,关于读书处事、待人治家都有详细的训诫,要求后世子孙随时参悟以助学力。

“培心地是家训第一条,即培家本也。人生世间,百物受用有尽,惟此善根无尽。周氏后人在取得一定成绩后,之所以诚惠桑梓,跟培心地这条家训有莫大关系。

在周馥的四子周学熙记忆中,母亲吴太夫人性极慈祥,见贫苦人,施济如恐不及。她曾告诫周学熙:家乡山多田少,生计艰难,汝异日有力,必多办善举。周学熙谨志不忘,他关心家乡建设,热心为家乡办学校、建医院、创讲习所、造大桥、筑河坝、辟义田、修文庙、护文物、捐资编县志等,做了许多泽被后世的实事,使乡人受益至今。

“勤学习是家规第三条:子孙七八岁须入塾读书,朝夕不离书房,勿与邪避之人相近。周馥认为,第一等好事是读书。他在《负暄闲语》读书篇中告诫子孙,要眼觑千古之上,心契造化之微,教育后人读书、做人、做事都要树立大格局。格局大,方可做大事,成就大事。周馥不仅严格要求子孙后人,自己也一生与书为伴。事实上,周家后世数代也因学受益。

家训第四条是从正业子弟如读书不久,急欲谋生,必须力勤正业。《负暄闲语》处事篇中也提到:大凡人存心公正,则虑事详审。先审此事于国有益否?于民有益否?即有益矣,能持久而别无流弊否?要求后人从正业,做正事,以国为重,顾全大局。

此外,重勤俭、重和睦、端家范、戒非为等家规家训,无一不是对后世的精神指导。

在周氏优良家风的影响下,学以致用、报效国家的家国情怀已融入周家后人的血脉。迄今,家族中不仅涌现出像周学煇、周志俊等为国家存亡、民族复兴殚精竭虑的有识之士;也有像周叔弢、周季木等将珍藏的文物古籍无偿捐献给国家的收藏大家;更有像周一良、周绍良、周治良等在国家科教文化等领域作出突出贡献的领军人物。

记者发现,周氏家族不乏优秀女性。周家的兴盛,与吴太夫人有直接关系。丁德芬说。吴氏一生聪慧勤俭,为人谦和,乐于助人。她教育子女要勤俭、怜孤寡、助乡邻,临终仍不忘桑梓。谨守勤学家风,周家后人中女性和男性一样入家塾、受教育,在政、商、学界均有建树。

“周氏家族之所以枝繁叶茂、绵延昌盛,是因为家族崇文重教、博学慎行,笃信仁厚、家风端淳,乐善好施、桑梓情浓,有强烈的民族意识和坚韧的开拓创新精神。这就是周氏家风的密码丁德芬说。

传承

东至周氏文化研究会开辟网站、博客平台,出期刊、举办研讨会、报告会,让周氏文化的精髓在乡、县、市、省里发扬光大,由此撬动了周氏家风文化在更广泛层面的研究和传承。

2016年9月,东至周氏家风馆揭牌,如今已成为安徽省研学旅行实践基地,池州市家风家教示范基地”“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干部教育现场教育基地,池州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基地等。周村充分用好周氏家风名片,依托建筑遗存,因地制宜增添了文化墙、家风墙,建成村内广场、文化大舞台等,复建牌坊遗存、书香长廊、伫望亭等具有文化气息的小景点多处,成为远近闻名的旅游打卡地。

丁德芬一直坚持为周氏家风做志愿讲解,多次深入军营、机关单位、乡村社区和校园,宣讲周氏家风,已累计宣讲几千场次,服务数万人次。2017年暑期以来,依托快乐暑假 益起成长公益小课堂项目,以周氏家风为主题的田园课堂从未间断,让儿童沐浴优良家风健康成长。

此外,依托周氏家风文化,池州学院开启家风文化研究,迄今已成为该校的特色品牌。在中小学,周氏家风进校园”“家风经典诵读等一系列活动也开展得如火如荼。2022年暑期,田园课堂托管班结束后,东至县尧渡镇梅城村三至五年级学生的41位家长,陆续收到了孩子们寄出的手写的表白明信片:妈妈,我学到了很多新知识,也明白了很多做人的道理……”

家与国相连。采访中,漫步周氏故里和周氏家风馆,聆听研究者讲述的周家故事,倾听孩子们、参观者们的感受和心声,历史与现实不断交汇。传承的力量,其实也是一个家族、一个民族历久弥新、不断向上的力量。采访结束时,记者脑海中的这句话也愈加清晰。




Copyright © 2019-2023 东至周氏文化研究会 All Right Reserved.      备案号:皖ICP备16014160号

微信公众号

地址:东至县市民文化中心二楼      电话:0566-3321087      技术支持:池州企速

湘公网安备 43010502001447号

  • 扫一扫关注于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