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周馥、周学熙,这个大家族兴旺起来了。其中有些人继续经营企业:如坐着的一排中左起第一人周学煇(周学熙之弟),领导过周学熙创办的纺织业、水泥业;最后一排站立的男子中左起第一人周叔弢(周馥长子周学海之第三子),他经营、领导过周学熙创办的上述四个纺织厂以及启新洋灰公司;左起第三人周志俊(周学熙第二子),他在周学熙的指派下筹备、经营了青岛华新纱厂,以后他又在上海创办了信和、信孚、信义、新安、新成、新业等厂;左起第四人周明龢(周学煇第二子),他长期领导着北京自来水公司。周叔弢还于1950年起任天津市副市长,最后任全国政协副主席。周志俊也曾任山东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个大家族中,先后陆续涌现出了许多学术界、文化界的名人,形成这个家族独有的特色。最早,周馥的长子周学海潜心研究医学(中医学)。他自己有著作,并校定许多中医经典,刻印了《周氏医学丛书》,在中医史上有他的位置。在这照片中,前述的周叔弢是全国著名的善本古籍收藏家。他的收藏既富且精,与南方善本古籍收藏家陈澄中一起有“南陈北周”之誉。他所收藏的726种宋、元抄、校善本,如今都捐赠给国家,收藏在国家图书馆里。著名史学家谢国桢先生评价这批善本捐到当时的北京图书馆(现在的国家图书馆)时说:“于是金匮石室之藏,琳琅满目,焕然生辉,实为镇库之宝,北京图书馆所藏善本之基石也。”他还收集了四百多种活字本古籍,现已捐赠给天津图书馆了。他还收藏有256卷敦煌经卷(这可能是近来私人收藏敦煌经卷最富的了)。他收藏有近千方古玺印。以上所说的敦煌经卷和古玺印也都捐赠给天津艺术博物馆了。最后一排站立的男子中左起第二人是周叔弢之四弟周季木(周进)。他也是著名古文物收藏家。他收藏古代碑刻的原石,而且限于较早的汉、魏、晋刻石。收集汉、魏、晋刻石,在清朝末年端方以后,他是第一人,也许是仅有的人了。如今他的收藏全在故宫博物院里。最后一排站立的男子中左起第五人是周学熙的第三子,著名佛学家、国内有数深通佛教经典的周叔迦,曾任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当北京图书馆在陈垣领导下整理馆藏八千卷敦煌经卷时,周叔迦对于辨认疑难经卷起了极重要的作用。这一排的右起第一人是周学熙的长子周志辅(周明泰),是著名的京剧史家。他曾录有余叔岩全部《盗宗卷》的唱片,拍有杨小楼《宁武关》的电影。在此前一排的站立的女士中也有一位值得注意的人物。那就是左起第二人、周学煇的第二女、旅德著名画家、作家周仲铮。她冲破封建家庭的桎梏,争取到女子入学校受教育的权利(得到当时天津进步组织李峙山、邓颖超等人的支持,故后来回国访问还受到邓颖超同志的接见。她当年还见到过李大钊);她五十岁后开始学绘画,成为别具风格的著名画家。这一切的经历都具有传奇性,谈起来都令人钦佩不已。她的自传体小说《小舟》,是用德文写的,已译为世界上许多种文字,流传甚广。照片中在周馥右手边站着一个小孩,那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历史学家周一良(周叔弢之长子)。同样是大名鼎鼎的学者周绍良(周叔迦之子),在这照片中还是坐在周学熙膝上的一个小小孩。还有一个小孩,被抱在怀里,在站立的女士中左起第二、三人之间。那就是后来的外语学院教授、著名学者周珏良。
在天津这个家族的成员中,有些人在照此照片时尚未出生,其中不乏国内学界知名人士(例如,周叔弢第二女周与良为著名生物学家,曾任南开大学教授。周叔弢第六子周治良为著名建筑学家,他曾担任北京首都体育馆设计组负责人、亚运会工程副总指挥兼总建筑师),这里不能一一列举了。但有两位在世界学术界知名的,在这里简短说一下。一个是周叔弢的第四子周杲良。他是著名神经生理学专家、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在他退休时,斯坦福大学专设一个以他名字命名的、每年召开一次的讲座。另一个是周叔弢第五子周以良。他是著名的植物分类学、植物生态学和林学方面的专家。他在我国东北森林植物和植被的研究领域中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与探索,取得了创造性的学术成就。植物学研究中,发现一个新物种就是很大成就,而周以良一生发现了70多个新物种。他对我国东北植被的研究在国内外学术界产生了重大和深远的影响。除担任国内各种职务外,他还被聘为国际林区草地学术委员会主席等职务。他还被授予“纽约科学院院士”称号,被国际白十字协会授予“生物保护爵士”称号。
这张合影是这个家族以天津为中心、在北方的成员的合影。这个家族在南方,以上海为中心还有许多人,也不见得比在天津的人少。在上海的家族成员中,有清朝末年去美国留学、获得医学博士的周仲衡(周逵,周叔弢的二哥),还有周叔弢的长兄周达(字梅泉,一字美权,集邮时用笔名周今觉)。周达是一位在中国近现代数学史上留下了深深足迹、中国现代数学研究的开拓者和先驱者,是中国数学会创始人之一。他虽不是一个职业数学家,但他的数学研究领域十分广泛,论著涉及数论、初等几何、不定方程式、级数以及代数学等,其中不乏创造性成果。他收集邮票也负有盛名,人称“华邮大王”。他同时也是有名的诗人,与陈曾寿、郑孝、陈三立、梁鸿志等时有唱和,著有《今觉庵诗》。郑孝胥对他的诗评价甚高,说他有杜牧之、陈同甫之风。在上海还有周达的次子周煦良,是著名的翻译家,上海华东师大教授。至于周达的第三子周炜良,当时也在上海,拍此照片时他才十一二岁,后来成为世界级的数学大师,屡屡被陈省身著文介绍、宣扬。按陈省身所说:“炜良是国际上领袖的代数几何学家。他的工作有基本性的,亦有发现性的,都极富创见。中国近代的数学家,如论创造工作,无人能出其右。”
周馥的子子孙孙中,学者很多。似乎有一个倾向:学文史、自然科学、基础科学的人较多。学工科的也有一些。但学经济学、学企业管理的,几乎没有。于是在这几代子孙中出了许多大学教授、研究所研究员、高级工程师等等。这也是这个大家庭的一个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