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繇(841年-912年),字为宪,池州(今属安徽)人(唐才子传作江南人,此从唐诗纪事)。晚唐诗人,“咸通十哲”之一。家贫,工吟咏,时号为“诗禅”。与段成式友善。咸通十三年(公元872年)举进士及第。调福昌县尉,迁建德令。后辟襄阳徐商幕府,检校御史中丞。著有诗集《唐才子传》传世。《全唐诗》收有繇诗一卷共22首。
家世
周繇(841年-912年)为皖籍历史文化名人,晚唐诗人,至德县(今东至县)人,据周氏宗谱记载家族始祖为“东周君鸠牧”,世代为官,周家第34世祖周访(646年-719年)即东至纸坑山周氏始祖,唐高宗李治时任御史中丞,后调任徽州刺史,天授元年(690年)武则天代唐称帝,周访因避武则天之乱,遂弃官归,自号曰隐庵,隐居山里,由徽州婺源迁筑于秋浦之秧田畈,其后秋浦析置至德,五代时改为建德(今东至)。至周繇时迁至至德县城东门外纸坑山。周繇12代孙周泰星(1080年-1143年),宋徽宗时,“以武功授振武将军”,在辽宋相争期间,他怀才抱德“尽忠于宋,不愧于天”。周繇为清封疆大吏周馥6世祖,周馥(1837年-1921年)协助李鸿章办理洋务运动达三十余年,曾任四川、直隶布政使,山东巡抚,陆军部尚书,两江、两广总督。其长子周学海、次子周学铭光绪十八年(1892年)同年进士及第,四子周学熙,是近代民族工业创始人之一(有南张(謇)北周之说),创办京师自来水公司等,两任北洋政府财政总长。六子周学煇,清末举人,清皇室赐二品衔,后一直追随周学熙致力于创办实业,成为民族实业家。曾任第六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周叔弢,曾任山东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周志俊,“中国邮票大王”周达,戏曲史专家周明泰,旅德画家作家周仲铮,翻译家周煦良,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周一良、北京外国语学院教授周珏良,著名昆曲演员周铨庵,数学家、美国霍布金斯大学教授周炜良,神经生理学家、美国斯丹福大学教授周景良都是周氏后裔。
“诗禅”
周繇在唐懿宗咸通十三年(872年)进士,诗有盛名,全唐诗有《为宪集》一卷,诗如警句,语藏禅机,有“诗禅”之誉,与许棠、喻坦之、任涛、温宪、郑谷、李昌符、张乔、张蠙、剧燕、吴罕、李栖远十二人,称为“咸通十哲”(“咸通十哲”是活跃于晚唐宣宗至昭宗年间的寒士诗人群体),其弟周繁(845年-907年)性孝友,学问深醇,品行高洁,亦以文行著,时称“至德二周”。据元辛文房《唐才子传·周繇》:“﹝周繇﹞江南人。咸通十三年(872年)郑昌图榜进士。调福昌县尉。家贫,生理索寞,只苦篇韵,俯有思,仰有咏,深造阃域,时号为‘诗禅’。警联如《送人尉黔中》云:‘公庭飞白鸟,官俸请丹砂’,《望海》云:‘岛间应有国,波外恐无天’,《甘露寺》云:‘殿锁南朝像,龛禅外国僧’,又‘山从平地有,水到远天无’,又‘白云连晋阁,碧树尽芜城’,《江州上薛能尚书》云:‘树翳楼台月,帆飞鼓角风’,又‘郡斋多岳客,乡户半渔翁’等句甚多,读之使人竦,诚好手也。品则有神妙,体则有古今,才则有圣凡,时则有取舍。周繇与同时期诗人段成式(字柯古,河南人,世客荆州,宰相文昌之子,以荫为校书郎。)私交甚好,诗交颇多。
段成式作《寄周繇求人参》:
少赋令才犹强作,众医多识不能呼。
九茎仙草真难得,五叶灵根许惠无。
周繇作《以人参遗段成式》:
人形上品传方志,我得真英自紫团。
惭非叔子空持药,更请伯言审细看。
段成式作《和周繇见嘲》:
才甘鱼目并,艺怯马蹄间。王谢初飞盖,姬姜尽下山。
缚鸡方角逐,射雉岂开颜。乱翠移林色,狂红照座殷。
防梭齿虽在,乞帽鬓惭斑。傥恕相如瘦,应容累骑还
周繇作《嘲段成式》:
蹙鞠且徒为,宁如目送时。报仇惭选耎,存想恨逶迟。
促坐疑辟咡,衔杯强朵颐。恣情窥窈窕,曾恃好风姿。
色授应难夺,神交愿莫辞。请君看曲谱,不负少年期。
为官
周繇先试官校书郎,调河南尉,乾符中(877年前后),调福昌尉。黄巢兵起,归隐九华山。中和中(882年前后),王徽奏为至德令。后辟襄阳徐商幕府,检校御史中丞。周繇任福昌县尉之际,杜荀鹤曾作《送福昌周繇少府归宁兼谋隐》:
少见古人无远虑,如君真得古人情。
登科作尉官虽小,避世安亲禄已荣。
一路水云生隐思,几山猿鸟认吟声。
知君未作终焉计,要著文章待太平。
明嘉靖《池州府志》记载:周繇,字惟宪(或为宪),著明皇梦钟馗赋得名,为河南尉,秩满,归隐九华山,仆射王徽称其孝悌可以表俗,奏调至至德令。李昭象以诗送之曰:“投文得仕而今少,佩印还家古所荣”。清宣统二年(1910年)《建德县志》载:“周繇,咸通十三年进士,本县人,仆射王徽称其孝友可以表俗,奏为本县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