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主页 > 乡土风情 > 由大成殿所想到的

由大成殿所想到的

东至周氏文化研究会|发布时间:2023/2/24 9:15:38|栏目:乡土风情 |浏览次数: 1362

凝视着依稀散发漠漠古香的大成殿,我常良久地沉思,有时竟到了神驰的地步。想象着它的过去,揣摩着它的现在,推测着它的未来,不知不觉地涌起一股酸楚的感觉。

那往日门旁石狮熊立、门前杨柳依依、石阶层层的大成殿哪里去了?它被流放了!由于河流改道,它被从一中校园投到了墙外的梅城河,仿佛一个深居简出的老人为生活所迫而被永远安排到一个不愿意去的地方栖身。孤独的生活使得它变了,变得憔悴了,也变得超然飘逸了。

追溯大成殿修建的历史,可谓年代久远了,最后一次修建据说与清末光绪年间两广总督周馥先生有关。它的阅历很深,却又不谙世故。它身上的累累伤痕,清晰地记载了它的遭遇。它尝过日本鬼子炸弹的滋味,受过国民党士兵枪弹的穿击,经历过文化大革命红卫兵小将的“战斗洗礼”,挨过无知的人们的无数次敲打。灭顶的灾难、上百次洪水的冲刷......它却始终没有倒下去,它默默地忍受着、静静地注视着世态的变迁。只是每次洪水过后,它总要在自己的柱子上留下一道痕迹。

它不晓得报复,也不知道什么叫报复。在炎炎夏日,它成了人们理想的避暑胜地;在骤雨暴风的时候,它又变成了农民们的庇护场所。人们发现它身上的砖可以砌院墙,它便慨然相许,人们发现它头上的瓦可以用来帮助搓麻绳,它又忍痛割爱。也许是被践踏的次数过多的缘故吧,屋面上竟留下了一层泥土,于是它又借着风儿、鸟儿的力量撒播下花草的种子任其恣意生长起来。后来,人们又发现在它身边拍照很有古风,不失典雅,它也挺乐意为之陪衬。有人对他四檐上那些风韵犹存的彩雕指指点点,它也从不计较。

一座石砌砖雕建筑,为什么会如此升迁莫属呢?原来是人们往往把它同孔子 孔圣人联系起来,这是自有他们的理由的。虽然它不与孔子同时代,但它毕竟是为了纪念孔圣人、与孔夫子有着千丝万缕的瓜葛。正因为这些瓜葛,所以它曾与孔子一起被人奚落,遭人唾弃。有人曾在这里挥舞着拳头,呼喊着口号,以示对孔子的愤慨。现在,人们改变了对孔子的看法,似乎又泛起尊孔的新潮,但它并没有因此收到礼遇,也就没有弹冠以庆。直到现在,它依然过着它的孤独生活。

这又是为什么呢?我有点惋惜。我的脑海里常常浮现出大成殿的雄姿,它仿佛是一把由数十根合抱柱子撑着的巨伞,顶着广袤的苍穹,屹立在寂寞白象山下,梅城河边。我为它悠久历史而感慨,又为它曾有过高贵的身份而心欣,更为它的遭受冷落而不平。不久以前,听说行政和文化部门对这一文物表示了高度的重视,也曾拟就修复计划。但由于“钱”的问题不能解决而迟迟没有落实。大成殿何日才能恢复它的本来面目呢?我期待着这一天的到来。也许,我为它酸楚是多余的,因为它有它的几十根铮铮铁骨支撑着,难道还怕不能立身于大地吗?同时,它那种正视现实,不计炎凉的精神,不正时时给人以生活的启迪?

选自1984年《东至县中学生优秀作文选》,推荐教师 周华明。)






作者与同学们在大成殿边上合影






Copyright © 2019-2023 东至周氏文化研究会 All Right Reserved.      备案号:皖ICP备16014160号

微信公众号

地址:东至县市民文化中心二楼      电话:0566-3321087      技术支持:池州企速

湘公网安备 43010502001447号

  • 扫一扫关注于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