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三宝”“老三宝”,东至的吉祥三宝

东至周氏文化研究会|发布时间:2023/2/22 8:39:06|栏目:故里情深 |浏览次数: 1905

“老三宝 ”与“新三宝”


东至的“老三宝”和“新三宝”久负盛名。“老三宝”是“生漆、桐油、杉树脑”, “新三宝”是“茶叶、香菇、黑木耳”。

生漆属漆树科,是多年生落叶乔木,品种较多,可分为大木漆和小木漆。东至县生长的是小木漆,主要分布在石城、木塔、高山乡等地的山岭上。夏至到秋分是割漆的最好时期,适龄开割的漆树,隔3天割一次,宜在早晨太阳出来以前割完,上午10时左右收漆。我县漆树分布的范围不广,每年产量仅一吨左右。


油桐是重要的木本油料,农谚说:“有山不种桐,子孙一世穷。”石城、木塔、洪方、高山、洋湖、花园里等山区乡,都种有油桐树。油桐的主要品种有三年桐、对岁桐和千年桐三种。桐油可用于漆器,桐子饼可作农家肥料,桐壳可提炼工业原料桐碱。有关资料记载,上个世纪80年代,我县油桐面积有31801亩,产桐油约在15吨左右。

杉树是东至县的当家树种,分布在官港、马坑、花园里、石城、利安、木塔、昭潭、泥溪、西湾、青山、铁炉、龙泉、洪方、葛公、尧渡等16个重点林区乡镇。据林业部门统计,全县杉树林面积约在21万亩,占有林面积的20%以上。杉树蓄积量达60多万立方米。

“新三宝”是“茶叶、香菇、黑木耳”。




茶叶是东至县的主要经济特产。东至茶叶历史悠久,品质优良。据唐代杨华撰写的《膳夫纪手录》与《建德县志·食货志·杂税》记载,唐开元(713)年间就有植茶记述,距今已有1200余年。清嘉庆18年(1813)建德(今东至)茶叶得税额达8000引(每引120斤)。从唐朝至清咸丰年间主要产绿茶,尤以清代的朱兰茶(又名珠兰茶、千两茶)著名,远销西欧,享有盛誉。建国前全县茶园面积约为8662亩,产茶区分布在官港、葛公、昭潭三个地区9个乡镇,到1987年全县茶园采摘面积达9.83万亩,总产干茶269.25万公斤。进入90年代,茶叶市场出现了“绿肥红瘦”的现象,东至县将品质最好,在首届“中茶杯”和第二届农业博览会获金奖的五种云尖茶统一品牌为“东至云尖”,推向国内外市场,东至茶叶声名鹊起。

香菇是东至县著名的食用菌产品之一。它味道鲜美,营养丰富,为安徽省传统出口商品,行销港澳和东南亚国家。香菇品种有花菇、厚菇、平菇和脚菇四种。现在袋装香菇生产已发展到10多个乡镇,品种有茶菇、鸡腿菇、地埋香菇、金针菇、白灵菇和鲍菇、姬菇等珍稀品种10多个,年产量2—3万公斤。




东至县也是黑木耳的著名产地,黑木耳生产已成为山区乡镇的支柱产业和主要经济增长点。官港镇孝方食用菌公司产品挡次提升快,以珍稀品种制种和示范为主,示范基地达到100万袋规模,干货营销达几十万斤。黑木耳品种由单一的毛木耳,扩大到多品种、多样化,产量提高,菇民人均收入达1000—2000元以上,成为全省的毛木耳大县。


(摘自《漫步秋浦  东至篇》)






Copyright © 2019-2023 东至周氏文化研究会 All Right Reserved.      备案号:皖ICP备16014160号

微信公众号

地址:东至县市民文化中心二楼      电话:0566-3321087      技术支持:池州企速

湘公网安备 43010502001447号

  • 扫一扫关注于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