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主页 > 信息动态 > 追“风”十年

追“风”十年

东至周氏文化研究会|发布时间:2023/11/15 14:13:45|栏目:信息动态 |浏览次数: 640

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

——《乡土中国》


上溯五代甚至更多代,你的祖上来自哪里?


受农耕文化影响,几千年来,中华民族重视家庭、家教、家风,注重代代传承,传承的后代又热衷于寻根问祖。上至王侯将相,下到商贾学人,乐此不疲。


缘 起


2013年10月25日中午,一辆由安庆驶来的客车缓缓进入东至汽车站,四位“神秘”乘客走出车站后,住进了县城一家宾馆。


通过前台服务人员,四位乘客联系上了县地方志办公室一位已退休的老同志,几经辗转,最终他们联系上了原县委宣传部外宣办方树华和县地方志办公室姚北生两位同志。



他们是谁?从哪里来?到东至干什么?

随后的交流逐渐揭开了谜底。

周启晋:周馥玄孙,周学熙曾孙,周叔迦孙,周绍良子,红学家。


周启朋:周馥玄孙女,原全国政协副主席周叔弢孙女,外交学院博导。


曾新明:周启朋丈夫。


周启芹:周馥玄孙女,周叔弢孙女。


他们自我介绍,从北京到东至寻根问祖、祭拜祖先。


他们要祭拜的,就是生长于尧渡镇梅城村周村组的先祖周馥。



从10月26日上午到28日上午,在县里有关人员带领下,周启晋一行马不停蹄拜谒了尧渡、官港、花园等地九处周氏祖先当年避难隐居地、求学地和魂归故里的墓地。


西风残照尧渡门,未写乡愁已断魂。

五世书香江月影,三朝王气晚烟痕。

醉饮姜郎扬州曲,情归纸坑山外村。

多情应属石翁仲,犹对归雁语黄昏。


临行前,年近七旬的周启晋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过东至拜谒先祖周馥墓感怀》。


一个群体


“令我们震撼的是,他们70岁左右且有的侨居海外,仍不远万里来东至问祖,这是怎样的情结!无论哪一个‘来头’,足以被‘前呼后拥’,但他们是坐客车来的,自己安排吃住。太低调了!”回想十年前与周馥后人见面的情景,周胜良眼里依然流露出不可思议。




而在这之前,大部分东至人对周氏家族知之甚少。与在外周氏后人联系的更少。“只知道周家出了很多大人物,但不认识他们。”周胜良说。


周启晋一行离开东至的第二天,周胜良就找到姚北生、刘文革、张根来等人,说起周启晋一行到东至祭祖作风低调,言行举止风范不凡,生动地体现了周氏家族一脉相传的家教家风,提议成立东至周氏文化研究会,挖掘、整理东至周氏文化,得到大家的响应。


2013年11月8日,“东至周氏文化研究会筹备处”成立,拉开了东至周氏文化研究的序幕。


有东至文史“活字典”之称的姚北生,在史料、文物、周氏遗迹考证上下了一番苦功,成为东至周氏文化研究的“顾问”。


热衷乡土文化研究的老者谢忠惠,积极发挥余热,出谋划策。


县域创作“大家”张峪铭、洪峻、马民新,积极整理周氏有关素材,并在周氏文化基础上进行再创作。


全国人大代表丁德芬,不仅参与周氏家风馆义务讲解,而且为周氏文化发展鼓与呼。


青年陈佳一直从事家风讲解,寒来暑往,从无怨言。


……


一群人,一条心。没有办公场所,信发集团主动无偿提供,连水电、网络和电话等费用都包了;没有电脑、打印机等设备,他们就去相关单位化缘。


万事开头难,最难的就是第一手资料的搜集和考证。自那时起,每到双休和节假日,老周和筹备处的同仁们不是奔走在找寻遗迹、史料考证的路上,就是忙碌在办公室探讨谋划、整理文字



筹备处的工作很快引起了广泛关注,经过近两年的努力,在县委县政府高位推动、县直有关单位和乡镇积极支持下,2015年10月30日,东至周氏文化研究会挂牌成立。


研究会成立后,开辟了网站、微信公众号、博客平台,出期刊、举办研讨会、报告会、读书会等。


“老周不仅承担了繁杂的外联工作,还主动把私家车‘充公’,给我们当司机。”县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主任、周氏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姚北生说,没有一分钱的经费,所有成员都是兼职,所有花销都是自费,但是大家始终激情满满。




然而时间久远,史料记载又极少,整理、研究工作困难重重。“每一次考证,就像开盲盒。”老周说,寻找周馥父母墓地,前后找了两年,一开始通过家谱信息寻找,但是记录不全,且都是100多年前的老地名,绞尽脑汁也找不到,后来在学习周馥《负暄闲语》中,发现些许线索,但也只是大概的方位,“我们一边询问地方村民,一边翻荒山、钻荆棘,一个一个墓碑查看,最后才在查桥村和毛田村境内找到。”




十年来,为全面掌握周氏相关资料,他们的脚步几乎踏遍了周氏家族生活和工作过的地方,天津、济南、唐山、秦皇岛、南京、扬州,以及周边的石台、贵池、江西彭泽等地,仅行车里程就有4万多公里,形成了近百万字的文字资料、研究成果。


十年传


暑往寒来,位于东至县城文化中心大楼二楼的东至周氏家风馆,参观者络绎不绝。




该馆2016年9月正式开馆,整个展馆以《六世书香·百年家风》为主题,第一部分通过家族人物、专家点评、家风精髓、家规家训、诚惠桑梓等讲述了周氏家族的人才代际传承及家风形成原因;第二部分是视频资料,包括《安徽池州东至周氏:六世书香·百年家风》以及大型情景剧《百年家风》、舞台剧配乐诗朗诵《历史的遐想》等专题影像资料;第三部分是陈列展,陈列了周氏家族部分著作和可移动文物及周氏家族有关的研究成果。


“开放7年来,前来参观者已超10万人次。”周胜良说。如今该馆已成为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安徽省理论宣讲示范基地、安徽省研学旅行实践基地、安徽省社会科学普及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家风家教示范基地、传统文化学习基地……




纵观东至周氏文化研究十年历程,有两件标志性事件值得铭记,一是周氏家风馆的建成,周氏家风传承有了具体载体;二是《六世书香·百年家风》专题片登上中纪委网站,东至周氏家风走向全国。


2016年11月15日,中纪委网站在“中国传统中的家规”栏目中推出《安徽池州东至周氏:六世书香·百年家风》的长篇专题文章和专题片,详细介绍东至周氏家族代表人物、周氏家规、百年家风等,并附专家解读,一经推出,引起轰动。




东至周氏家风登上中纪委网站,让沉睡山城的周氏家风文化,走出东至,成为全国家风文化典范,标志着周氏文化品牌已在全国打响。此后,周氏文化走出去步伐加快:


2017年5月,“安徽东至周氏文化”首次亮相第十三届深圳文博会;


2018年5月,东至周氏文化研究会与省图书馆联办38天《六世书香·百年家风》巡展;


2018年,池州学院成立家风研究中心,吸纳研究会十余名骨干成员为研究员;


2020年,安庆师大皖江文化研究会开设周氏家风研究课题……


百年家


“布衣暖,菜根香,诗书滋味长”


“人能吃苦,自然守分,自然励志向上”


“人能笃实,自有辉光”


深秋时节,走进尧渡镇梅城村周村组,民房、建筑物上随处可见周氏家规家训。




回望历史,19世纪初,东至周家不过蓬门小户一族。为什么在晚清至20世纪初的百年时间里,周氏家族迅速发展成为文商并举的大家族,连续六代人才辈出?


一个家族兴盛的奥秘何在?


“东至周氏家族的崛起源于从‘田间崛起’的周馥,家族的文化影响力则通过辈出的人才来显现。”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徐雁平在深入研究周氏文化后说,周氏家族得以“绵绵瓜瓞”地传承,家规家训家风的教化作用相当重要。


周氏家规家训家风资料主要包括《周氏家族家规十八条》《周氏家族周馥家训六条》和《负暄闲语》三部分。




周氏家族家规十八条主要包括:重孝悌,端表率,勤学业,戒非为,重勤俭,重赒恤,严祀事,慎配偶,禁乱宗,禁争继,息讼端,遵礼教,重和睦,护阴木,禁颓废,清账目等。


翻看家规第三条:“子孙七八岁须入塾读书,朝夕不离书房,勿与邪避之人相近。”第五条:“耕读之家勤俭尤为首务,必须饮食有常品,衣服有常式,室庐有常度……若子弟溺于骄奢,用度无节,必致事蓄无资,渐入邪路。”


周氏家族家训六条主要包括:培心地,积阴功,祛隐恶,端家范,谨言语,慎举动。


周馥第四子周学熙为家乡办学校、建医院、创讲习所、造大桥、筑河坝、辟义田、修文庙、护文物、捐资编县志等,周氏后人诚惠桑梓,跟“培心地”这一家训有莫大关系。




周馥为教育子孙后代撰写的散文体家训《负暄闲语》是周氏家族的“传家宝”:涵盖了读书、处事、待人、治家、延师、婚娶、祖训等十二个方面。


研究会同仁在整理、研究周氏文化过程中,去粗取精,将周氏家风文化核心内涵浓缩为:崇儒尚德、培心正业、清慎开明、勤俭乐济,周氏家风广为人知。


影响后世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千家万户都好,国家才能好,民族才能好。




习近平总书记特别重视家风家教,10月30日,在同全国妇联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集体谈话时强调,“家庭和睦、家教良好、家风端正,子女才能健康成长,社会才能健康发展。


近年来,我县高度重视家庭家教家风文化建设,积极推动以周氏文化为代表的地域文化发展。2023年3月17日下午,县委书记洪克峰前往尧渡镇梅城村周村组,实地察看了周馥接官厅,详细了解周氏文化园建设情况,提出高标准、高品质、高水平编制周氏文化园项目规划,加快推进落实周氏家风馆新址,打造具有鲜明特色的周氏家风文化研学基地,推动东至周氏文化世代传承历久弥新。



在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下,尧渡镇和县直有关部门充分利用“周氏家风”名片,做好周馥接官厅及诸多传统建筑等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利用,依托建筑遗存,因地制宜增添文化墙、家风墙,建设文化大舞台,复建牌坊遗存、书香长廊、伫望亭等具有文化气息的小景点。




今年秋季全县教育布局调整,将“敬慈”“宏毅”等周氏家风文化精髓概念,作为中小学校、幼儿园的校名,新建的“敬慈幼儿园”“敬慈小学”已经启用,“宏毅中学”将于明年改建运行,家风文化不断得到弘扬传承。


如今,在尧乡大地,时时处处充盈着爱国爱家、相亲相爱、向上向善、共建共享的家庭文明新风尚。


后 记


又是一个深秋,2023年10月28日,东至周氏家风文化传承与研究十周年活动隆重举行,总结十年来周氏文化研究成果,推动地域文化研究。


回望这十年,从2013年10月25日周氏后人回乡寻根问祖,到2015年10月30日“东至周氏文化研究会”挂牌成立,再到2016年9月周氏家风馆正式开馆,2016年11月15日中纪委网站推出《安徽池州东至周氏:六世书香·百年家风》专题片……“每一个节点都不容易,包含了太多人的付出和心血。”周胜良感慨地说,研究周氏文化,其实也是一种寻根——文化寻根。


以崇儒尚德、培心正业、清慎开明、勤俭乐济为核心的周氏家风文化,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土壤,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把实现家庭梦融入民族梦之中,就能汇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磅礴力量。




这是历史的传承,也是时代的使命!





Copyright © 2019-2023 东至周氏文化研究会 All Right Reserved.      备案号:皖ICP备16014160号

微信公众号

地址:东至县市民文化中心二楼      电话:0566-3321087      技术支持:池州企速

湘公网安备 43010502001447号

  • 扫一扫关注于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