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主页 > 故里情深 > 走在梅城,探访寿字崖

走在梅城,探访寿字崖

马民新|发布时间:2020/5/14 9:15:00|栏目:故里情深 |浏览次数: 4405

甲子八月寿石山房落成喜赋

何代摩崖寿宇开,草堂今始起山隈。

相期月夜敲诗钵,将待风晨把酒杯。

几片白云浮槛出,四周青嶂扑窗来。

故乡胜迹垂千古,快事平生第一回。

——周学熙


秋日的午后,我独自走在梅城,顺着县委党校办公楼绕到后山,几棵松柏青翠可人,石凳、圆桌俱有,未见闲人休憩,如迎接游人之势,我无心欣赏此时的秋色,朝着山脚依靠,路上“寿字崖”标识一直指引,我的心也一步步靠近玉峰山,旧名曰“峰子山”。梁昭明太子游此山,视其山石光莹如玉,命名为“玉峰山”。



这次出行野考,是直奔“寿字崖”之地。欲用图片资料记录下真实的画面,以体察乡贤对历史遗迹的敬畏之心。我这是第三次寻访寿字崖,虽前两次都是在春季,寻访未果,但我冥冥之中感觉到寿字崖如一位儒雅的老人在不远处早已等候着,一次次敲打着我前行一睹尊容的冲动。

据《建德县志》载,汉元封元年(公元前二世纪110),武帝登嵩山,闻山呼万岁声音,其欲为夸奕世,顾命词臣制寿字碑。宋代进士严华自嵩山,拓得此字,摩泐玉峰山半,因名寿字岩。

记得,我独自寻访周馥母亲叶太夫人墓时,当时山林广阔,野藤缠绕,杂草丛生,寂静的连自己呼吸声也能听到,知道自己迷路了,陡生寒意,我凭着模糊记忆往回走,空旷的山林里耳边只有山雀吱叫声,杂草与裤脚摩擦声,就这样走着,走着,我猛回头,看见了似曾熟悉的水泥色,周家水泥,直觉告诉我,已经找到了叶太夫人墓地,那一年是正月初三。



《考古东至》记载,叶太夫人墓位于东至尧渡镇查桥村计岗村民组枫林包,该墓墓向正南,南北长21米,东西宽12米,分布面积约为240平方米,由墓前祭台、墓冢、墓碑、墓志铭等组成。其中,墓志铭纵排楷书30列文字,内容详注。为墓志铭撰文并书丹者孙家鼐(18271909),安徽寿州(今寿县)人,清咸丰状元,与翁同龢同为光绪帝师。累迁内阁学士,擢工部侍郎,署工部、刑部、户部尚书。1889年以吏部尚书、协办大学士受命为京师大学堂(今北京大学)首任管理学务大臣,1900年后任文渊阁大学士、学务大臣等。



叶太夫人,周光德公原配,清布政使、北洋通商大臣、陆军部尚书、两广两江总督周馥的母亲,“以长子贵,推恩封赠为一品太夫人”。墓志铭由当朝重臣孙家鼐撰文并书丹,也证明了墓主人社会地位之显赫。

玉峰山脚下,看见一位村民模样的阿姨,约有六十开外,正在打晒芝麻秸杆,我连忙询问,到寿字崖如何走,阿姨放下手中的活儿,比划着行走的方向,得知我从五十多公里以外赶来,就说带路,我高兴不已。

就这样,阿姨在前面走,我在后面跟进,当发现杂草荆棘丛生,就掉头回去拿来镰刀,边割边走,非常麻利细致。

在交谈中,得知杏梅老人,61,梅城村人,谈及寿字崖相关联事情,有问有答,她说,经常有人到山上寿字崖那里游玩观赏,村里安排其他人手定期割除杂草,清理路障,方便游人出行。



一路向上,高低起伏,沿途板栗树果实累累,终于到了寿字岩摩崖石刻,红彤彤的“寿”字,清晰依见,站在寿字崖边,俯视远方纸坑山峦起伏,茹兰溪水环村而流,树木、小桥和房屋点缀其间,那便是周村。

我的脚下有一处碑石残片,小心拼凑《寿字崖题壁》,字里行间可见美丽诗篇,诉说着玉峰山历史人文过往和福、寿字崖逝去的光阴。

时间去哪儿了,寿字崖依在,福寿双全的福字崖不见踪影,只有玉峰山记得曾经的美好。珍惜当下过好每一天,真的很重要。寿字崖旁边的树木从岩缝中生长出来,这可能是周学熙当年筑寿石山房种植的一棵树吧。只可惜寿石山房已经不在了。

周学熙自叙年谱记载,民国十三年(一九二四)甲子,筑秋浦寿石山房,落成赋诗。兹因姚仲实携宏毅学舍诸生登临,披榛偶见之,倡议就崖筑屋,以保存古迹。

姚永朴(1861-1939),字仲实,号蜕私。桐城人,出身于书香官宦世家,清末民国时教育家、桐城派末期著名作家。

光绪二十七年,受聘为起风书院院长。光绪二十九年,受聘山东高等学堂教习,不久遂到安庆任安徽高等学堂伦理教习。宣统元年(1909),被荐为清廷学部咨议官,同时受聘为京师政法学堂国文教习。

民国三年(1914),国民政府开清史馆,被聘为纂修,成《清史稿》40余卷。同年应聘为北京大学文科教授。民国7年,安福系主要成员、萧县徐树铮创正志学校,姚永朴与弟永概及林纾入该校任教。民国十二年,至德周学熙创办宏毅学舍,应聘为教务长。在宏毅学舍任教期间,发现和培养了才智超群的少年才俊李敬夫(号诚)

姚永朴毕生致力于教育和撰述。常自编讲义,讲授旁征博引,深入浅出,间有诙谐。著作主要有《古本大学解》、《大学章义》、《论语述义》、《经学入门》、《六经问答》、《桐城姚氏碑传集》、《清代盐法考略》、《伦理学》等,今安徽省图书馆均有收藏。

清高寅《望玉峰寿字岩》词云:“壁立层峦拥座前,若呼若拜势翩跹,留传汉迹嵩山似,巧夺天工福字连。幸获名分秋浦玉,犹堪为借笔峰巅,山青石古蟠奇迹,献寿同声咏万年”。



来回将近半个多小时,杏梅老人没有怨言。走回玉峰山脚下,我掏出包中的零钱给她,她却一再推却,连说这是应该的,似乎寿字崖就是她自家的宝贝,我只好收起零钱起步离开,我说再见,杏梅老人脸上露出笑容, 扬起手随声应和,再见。这一场景烙进我的眼眸里,老人是那么自信骄傲,可能是源于寿字崖给她和梅城的乡民带来的福运。

走了几步,我又回头,仿佛看见寿字崖犹如一座微型盆景,安放在梅城,山水相连,那山便是玉峰山,那水便是茹兰溪。愿梅城乡民福寿双全,永远吉祥平安。



Copyright © 2019-2023 东至周氏文化研究会 All Right Reserved.      备案号:皖ICP备16014160号

微信公众号

地址:东至县市民文化中心二楼      电话:0566-3321087      技术支持:池州企速

湘公网安备 43010502001447号

  • 扫一扫关注于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