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学铭,字味西,咸丰九年(1859)生于建德县纸坑山。次年因太平天国革命,父亲出走,随母四处避乱,兵乱稍定,归家已无定居,靠稠粥度日。1864年随母被父接住金陵。1879年,又因祖母病重,随父母一同回家乡纸坑山。父守制期间,从兄学海课读,刻苦用功,学绩显著。1888年秋,中顺天副榜第七名。1892年进士及第,庶吉士后散馆以知县赴四川省蓬溪县任职,期间倡植茶、桑。后来其父周馥任职蜀时来此县,并写有《过蓬溪县》诗一首:
篮舆百廿里,夜半到蓬溪;
灯火迎郊市,衣冠杂耄倪。
民醇勤稼穑,田少限山溪;
欲究桑茶术,何人为指迷。
周学铭擢升道员后又被授二品衔,改江西候补道,再署江西按察使。1904年,因父任两江总督,循例回避,改任湖南候补道。
1910年纂修《建德县志》,周馥在序中说:“且属儿子学铭任编纂之役,然犹虑费少不足以济,儿子学熙复捐廉一千元助之,于是始议定设局举事。惟学铭时任皖南铁路事,不克常居建,于是借馥芜湖别墅为局,而请乡绅郑贯之、徐首尧、王庆堂等来芜襄事,为便商榷搜书籍也。昕夕考订逾九阅月稿成,余亦间为搜访遗书,证引所闻以助之。计考据增十之一二,事实则增三四近年。”
《建德县志》是至德县成书最晚的一部县志,为今新修《东至县志》提供了不少丰富的历史资料。周学铭是《建德县志》的主编,在历尽艰辛后为家乡留下了一份财富。
周学铭于宣统三年(1911)年3月病故于芜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