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建德县纸坑山周氏宗谱卷一

东至周氏文化研究会|发布时间:2019/12/12 10:13:08|栏目:族谱精要 |浏览次数: 5579
周馥作 张峪铭点校、译注
曾子日:慎终追远,民德归厚。道在敬先睦族无贵贱一也。
我族唐高宗初年迁建德,阅岁一千三百年,先六世居周家山,厥后世居纸坑山,惟唐一世祖讳访公、六世祖讳繇繁二公,宋十六世祖讳泰星公,以勋业文行著闻,其余皆力农自给,不出闾里。间有游身庠序,终身课诵,型仁讲让于乡党之间,不希荣,不慕利,以故蹑足朝市者极寡,丁口向不繁育。
予童年见本村及散居城内外者,不及百家。咸丰大乱,奔走流亡,几丧十之七八。光绪初年,予悮圣恩,擢任监司,节廉俸以赒济之,择其少壮者为之婚娶,孤寡月给养赡,迄今三十余年不辍。虽罢官亦如之。今丁口已近半百,而茕茕贫羸者之象,犹在目也。
去岁儿子铭、熙、渊、煇等谋曰:族中子弟待养尤待教,教以兴学为先,已设学堂矣,而敬先睦族尤为教孝首务。乱后远祖诸墓多失所在,旧谱考证有悮,后修之谱亦多缺落,若不续修厘订,他日更难稽考,此乃一大事,愿共竭力成之。予曰:是不可缓也。因查书籍,证所闻见,属儿子等编人之详定体例,删其繁芜,其新添丁口,则依世系、按格注明。阅半载告成。助兹役者,塾师郑明经曾传,徐明经传书,二公之力居多,是可感也。仍俟宣统二年十二月底,将本年生卒婚嫁等事毕登,至宣统三年清明,方将新谱祭告分存各股各房。
呜呼,千年世泽赖此牒,坠绪仅存后嗣,振兴在各人,立志自立,倘能时抱敬先睦族之心,则所谓昌大门闾,光前裕后者,不外是矣,后嗣其敬念之哉。是为序。宣统二年四月后裔周馥撰。

译文:曾子说:谨慎地办好父母丧事,虔诚地追念祭祀先祖,这样就可以让老百姓的道德风俗归于淳朴厚道。其中之理在于敬奉祖先、和睦家族,不分贵贱,一以贯之。
  我家族从唐高宗初年迁到至德,历经一千三百余年,开先的六世祖居住在周家山,其他的后世祖居住在纸坑山。惟有唐代一世祖名讳周访公,六世祖名讳周繇、周繁公,宋时十六世祖名讳周泰星公,因有功勋和功名而闻名,其余都躬耕于农事,不出乡里。其间也有置身于学校,终身执教,在乡亲之间,以仁爱为准则,讲求礼让,不图虚荣,不图名利,所以置身于朝庭和市集的极少,人口也一向不多。
  我童年时见到本村及散居城内外的,还不足百户。咸丰年大乱,逃亡流离,人口丧失十分之七八。光绪初年,我错蒙圣恩,提拔为监司,就用节省的俸银来周济他们,并选择适龄青年,帮他们嫁娶;对孤寡人每月给赡养费,至今三十余年从未停过。即使罢官也依然这样。现在人丁虽已近半百人,但孤苦贫弱的境况,犹如发生在眼前。
  去年我的儿子学铭、学熙、学渊、学煇等谋划说:家族中的子弟需要持养,但更需要教育。教育应该以兴办学校为先,虽已经开设了堂,还应将敬先睦族作为教其孝道的首要之责。乱后远祖的多座墓已不知其所在了,旧谱中考证有错误,后来修的谱也多有缺失遗落,如何不续修厘清订正,他日就更难考察确认了,这才是一件大事情,愿共同尽力完成它。我说:这事不能延缓了。接着查考书籍,考证所闻所见,并嘱咐儿子等编修之人,详细确定体例,删去其中的繁杂,将其中新添的人口,按世系、按规定注明清楚。历经半年大功告成。帮助这件事的,塾师郑明经曾编记,徐明经也有编写,这二人出的力居多,确实感人啊。还要等到宣统二年十二月底,将本年度生卒婚嫁等事全部登记,到宣统三年清明,才能将新谱祭告分存于各股各房。
唉,千年祖世恩泽就赖于这个谱牒了,仅存的遗迹留于后人,振兴家族在于各人立志与自立,倘若时时能抱敬先睦族之心愿,那么所谓光大门楣,光前裕后,不外乎后代他们敬思祖先啊。这为序。宣统二年四月,后裔周馥撰写。


Copyright © 2019-2023 东至周氏文化研究会 All Right Reserved.      备案号:皖ICP备16014160号

微信公众号

地址:东至县市民文化中心二楼      电话:0566-3321087      技术支持:池州企速

湘公网安备 43010502001447号

  • 扫一扫关注于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