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主页 > 家族研究 > 历尽艰辛的周明钧

历尽艰辛的周明钧

张治安 |发布时间:2014/3/12 15:09:59|栏目:家族研究 |浏览次数: 2062
周明钧,1915年5月5日生于天津,是“明”字辈中最年幼的一个。因其父周学渊不主张子弟入学堂,幼请人在家教授古文,13岁又在家学习数学和英语,15岁考入新学书院初中二年级,,毕业后因新学书院数理化较弱,转入汇文中学高中部。因同班好友姚大衡是当时汇文中学一二‘九运动领导者之一,他也积极投身运动之中。毕业后,考入燕京大学特别生物系(医预)学习,同宿舍的物理系郭世琦同学是抗日运动积极分子,明钧在其影响下,经常参加救亡运动,因而完成医学课程有困难,故改学新闻。1938年,燕大一些同学赴延安抗日,明钧因母病未行,次年母即病逝。
1940年底,燕大毕业后,在学校安排下去西南。
1941年春,在桂林见到燕大校友蒋荫恩(曾任燕大总务长、人民大学新闻系主任),明钧被推荐担任桂林大公报总编辑,并在汉民中学兼英语教师。1942年底,他在重庆报考外事局译员被录取,到印度担任训练中国军队译员工作,并参与编辑英汉军事辞典。抗日战争胜利后,回到天津,在燕京校友办的新星报任编辑。后因该报宣传进步思想被国民政府当局查封。1947年,明钧被美国密苏里新闻学院录取,此时他已看到祖国新的希望,在天津迎接解放而未去报到,其间在津沽大学和燕京大学任过教。1949年在山海关汽水厂任副经理,公私合营后被分配到一轻局工作。1955年调恒大烟草厂工作,后又调至天津钟表厂,相继担任教学和翻译工作。当时,天津教师学院和南开大学有意要调他去任教,都因当时的体制限制未成。十年动乱期间曾被下放到车间当工人,1975年在天津钟表厂退休。
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恢复了周明钧的声誉,并落实了有关政策。他精神振奋,应公安部天津市消防研究所聘请,在资料室工作,其间该所派员去联邦德国学习技术,他写信给堂姐周仲铮代为联系和帮助。1988年6月,美国耶鲁大学合唱团在天津演出,他还被邀担任节目主持人。6月25日突然昏迷,经抢救无效,于次日凌晨逝世。
周明钧于1952年与教师张世一结婚,育有两子1977年丁己除夕,暂住在地震后搭建的棚室内,他曾赋诗一首:
瑞雪丰年今胜昔,北岭梅花昨夜开;
陋室春深承题字,玉字尘消幸免灾。
伏枥愧无凌云志,旷世欣闻天下才;
且喜佳节居闹市,腊尽春回迎客来。


Copyright © 2019-2023 东至周氏文化研究会 All Right Reserved.      备案号:皖ICP备16014160号

微信公众号

地址:东至县市民文化中心二楼      电话:0566-3321087      技术支持:池州企速

湘公网安备 43010502001447号

  • 扫一扫关注于我们